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南邮两位学子接受检阅,他们分别是: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李万芸及所在的民兵方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董清远及所在的水下兵器方队。
南邮两位学子接受检阅
当徒步方阵走过长安街,当战车方阵驶过天安门广场,当空中编队飞过首都上空,这场庄严的“国之大典”超越简单的军事检阅升华为中华民族集体情感共鸣。南邮师生积极观看阅兵盛况,共同感受凝聚民族力量、彰显时代精神的荣光时刻。震撼与自豪,是观看现场的共同心声;思考与决心,是全体师生的深情回应。
南邮师生观看阅兵盛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院长 黄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刻阐释了科技自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作为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留学归国人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更加坚定了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理想信念。抗战时期,前辈留学人员以所学知识服务民族救亡图存;今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应以科技创新助力民族复兴。柔性电子作为颠覆性创新技术,具有可变形、便携式、质量轻、可穿戴,即“轻薄柔透”等四大特性,正在医疗健康、智能穿戴、国防安全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有望孕育具有超高产业附加值为核心特征的柔性电子未来产业,铸就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柔性电子这种“以柔克刚”的技术特性,恰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柔韧坚毅的精神品质相呼应,更为网电一体作战、防空反导体系、战略导弹等新型作战力量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科技创新实践,我有三点深切体会:第一,科技创新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们团队在先进材料基础上研发的柔性电子技术不仅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更在航空航天、公共安全、国防军工等领域取得突破。这种面向国防现代化需求的研究方向,正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对抗战精神的最好传承。第二,关键技术必须实现自主可控。在柔性电子与国防装备交叉领域,我们从材料制备到系统集成都面临技术封锁风险。这要求我们必须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正如我国在新型战略导弹、防空反导系统等领域实现的历史性突破一样,建立自主可控、自立自强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第三,要以全球视野汇聚创新智慧。我曾长期在海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先进材料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今在国内组建先进材料与柔性电子跨学科研发团队,致力于将柔性电子技术与无人智能、网电作战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但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这种“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研究范式,正是新时代留学人员报效祖国的独特优势。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柔性电子与新型国防技术的融合创新,全力推动该技术在柔性传感、自适应伪装等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国防科技体系贡献智慧力量。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践行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科技答卷。
2025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科学技术处处长 蔡志匡: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此次九三阅兵仪式,这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这次接受检阅的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诸如网电作战新型力量、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以及大家熟悉的歼-20、歼-35等国产现役主战新型装备智能技术集成高、科技创新成果多,体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战争特点,是我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示。站在历史潮头,我们科技工作者要勇担重任、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责任担当,为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起扬帆。
2025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 徐欣: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盛况,让我和身边师生热血沸腾。当受阅方阵昂首阔步、先进装备震撼亮相,我们既为先烈用热血铸就的和平荣光动容,更为祖国科技强军、自主创新的成就自豪。作为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将继续深耕新工科与脑机接口交叉学科领域,也懂得“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培养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我们将把阅兵精神转化为教学科研动力,在交叉学科领域攻坚克难,引导学生以创新担当传承抗战精神,用前沿科技赋能强国事业。
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李汀:
观看阅兵后,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深刻体会到“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作为通信与信息领域科研工作者,我将坚定信心,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科研能力。我所在党支部曾带领团队助力“天问二号”探测任务,为我国深空探测贡献“南邮力量”。未来,我将继续攻关创新,把国家战略融入教学,培养更多具备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 谌静: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彰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共赴国难、万众一心、坚韧不拔的磅礴力量。作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双重使命。一是要引领科研工作者继承发扬先烈们矢志报国、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以科技创新助力民族复兴。二是要巩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培养信念坚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 方栋:
观看九三阅兵仪式后,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受阅部队以威武雄壮的阵容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深切感受到祖国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展出的一项项先进武器装备,体现中国军事科技的高水平,更是当代军人守护和平的坚实底气。今日中华民族的荣耀感和安全感,是无数先烈用热血与牺牲换来的。当代青年应以青春书写对祖国的清澈挚爱,以心中红星献礼盛世中华。作为青年党员,我将传承抗战精神,牢记使命,潜心科研,努力攻克领域难题,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将带领支部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汲取阅兵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学校国旗护卫队队长 李宗杰:
作为学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观看阅兵时我无比激动。在我们的日常训练中,要想练出“踢腿生风,落地砸坑”的正步,要经过两年的不懈训练才能略有成效;“声震九天”的口令,需要喊破无数次嗓子才能产生回响。在激动之余,我深刻感受到他们的辛苦,更为我们国家拥有这样一支人民军队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安心。作为学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我也将不懈地在自己的领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护卫国旗升起,为祖国繁荣尽心尽力!
波特兰学院 2025级本科生 童臻:
观看阅兵仪式,我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与科技的力量。作为一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阅兵中展示的高科技装备激发了我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从小学时观看的阅兵仪式到初中、高中的军训,我一直在接受国防教育的熏陶。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理念。如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英雄的丰碑前重铸和平的信念,在历史的镜鉴中凝聚前行的力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南邮师生将以此为契机,将自豪转化动力,将使命转化为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南邮力量。
(组稿:饶清强、毕莹莹 初审:严英 编辑:王存宏 审核:张敏)